“您稍等,我马上就过去。”
“留置针先给这位患者打上,一会还要泵药。”
……
12月24日上午,华体汇app东院区急诊科里人声鼎沸,飞驰而来的120急救车把病人送到大厅,医生迅速上前接诊;急诊门诊的患者正在接受医生询问病情;护士正在向患者核对姓名、准备输液……这又是急诊科忙碌的一天。连日来,这里一直在满负荷运转,最高一天接诊量达400人次。

把医院当家已两月,24小时围着患者转
“阿姨,你感觉怎么样?还有哪里不舒服吗?”12月24日13:07,在华体汇app东院区急诊抢救室大厅,120刚刚送来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已经年过百岁,因为憋喘、血氧饱和度低被送到了急诊科。“感觉憋闷吗?是不是有痰上不来?”急诊科主任谢伟一路小跑着赶到患者身边,一边询问病情,一边记录、安排办理手续。“联系病房,尽快办理入院手续。”谢伟对一名护士说道。

这边话音刚落,另外一名患者出现突况,谢伟又跑了过去。
采访中,谢伟的电话络绎不绝,有患者询问病情的,有同事打来告知患者病情的,还有医院通知协调床位的……
自11月以来,为了避免疫情传播和医护人员非战斗减员,谢伟和他的同事们主动向医院申请闭环管理,吃住都在医院。谢伟以院为家,24小时坚守岗位,至今已经快两个月了。“既然选择做医生,尤其是急诊科医生,就必须要对得起医生这个职业,让每一位来就诊的患者能够信得过我们。”谢伟说。
同样以医院为家的还有急诊科护士长徐晓燕。37岁的她,平日里工作干练,走路带风,面对骤增的工作量,她常常是三步并作两步走,穿梭在各床位患者之间。“稍等一下,马上过去!”她扯着嘶哑的嗓子应道。为面前的患者换完药,紧接着跑到另一个床位前给予患者静脉注射。

“阿姨,攥紧拳头,稍微忍一下,可能会有点疼。”徐晓燕推着移动治疗台来到患者身边,一边安慰着,一边熟练地为患者注射。
“麻烦借过一下。”徐晓燕推着移动治疗台又赶往下一个病床前……
轻伤不下火线,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同样的忙碌场景也出现在中心院区:中心医院发热门诊每日接诊连续2周保持在200人次以上,最高接诊超过300人次。且多是发热、咳嗽症状明显并伴有其它疾病的重症患者。繁重诊疗任务的背后是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的长期超负荷工作,每6小时一班,每班2名医生、3名护士。而在直面阳性患者的最前沿,同事们因感染新冠而发热病倒不可避免,医生、护士的替补梯队不断建立,医务部、护理部随时从全院调配、补充医护人员。确保发热门诊及感染病房正常运转的同时,更彰显了中心医院面对疫情的担当和作为。据发热门诊邵磊主任介绍:“目前发热门诊和病房已经进入比较平稳的接诊状态,每日接诊量近200人次,随着同事们逐步康复返岗,我们更有信心处理好发热的危重患者!”

中心院区急诊医学科忙碌状态中危重症患者更多,“近期急诊患者中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年重症特别多,而且是病情特别急,他们通常是这么几个突出特点,年龄大,恶心,呕吐,低钠,必须立即抢救。”主任王少琴介绍道。
急诊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时,也承受着随时病倒的巨大压力,据王少琴主任介绍,近期,医院调配20余名医生参加急诊值班:“急诊科就诊的很多都是阳性时刻,所以医护人员始终处于高浓度的病菌环境,再就是工作强度太大,很多人不用说喝水,连吃饭都顾不上。所以不断有医护人员病倒,好在有其它科室同事的支援和不断归队的康复期同事。也希望当前这个时期到急诊看病的患者和家人,对医务人员给予一点理解。”

医患双向奔赴,奋战背后是患者的理解与肯定
华体汇app急诊抢救室的空间比往日拥挤了不少,危重患者在这里进行抢救,急诊患者在这里完成初步诊疗,住院患者在这里进行分诊、留观,一些120送来的患者也随时涌入进来,还有一些康复出院的患者会再回来看看。


“谢谢你们!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今年45岁的徐女士今天出院了,出院前她向谢伟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听到这些安慰的话,谢伟心里很是温暖,也很感动,让他觉得自己不是“孤勇者”,很多患者的理解、包容,让他们更有信心挺过这段艰难的时期。
半个月之前,徐女士感染了新冠病毒,她同时服用了抗病毒感冒药和退烧药,导致独自一人在家的徐女士出现了浑身发紫、脸色发青的情况,一下子昏倒在地。“当时休克了,”徐女士说,“持续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徐女士爱人回家时才发现倒在地上的徐女士。紧急叫了救护车,把徐女士送往中心医院东院区急诊科。“当时我的状况十分糟糕,医生说即使抢救过来也有可能是植物人了。”徐女士说。
她非常感谢这十多天来医生和护士对她的照顾。“谢伟主任亲自打电话与我爱人沟通我的病情,护士在给我换药时看到我心情不好,还说了很多开导我的话,我都记在心里了。”徐女士说,“真的谢谢你们!”说罢,徐女士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其实,在特殊时期,有很多患者心理有些焦躁,时而会表现出来,而医护人员也都能理解患者处在困境时的烦恼,他们会尽量做好患者的情绪疏导。“大多数患者很好,也都很理解我们。医生和患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打退疾。指唇】。”谢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