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app

您好,欢迎来到华体汇app!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导航 >非手术科室 >重症医学科

华体汇app:重症医学科

科室简介

华体汇app重症医学科是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科室面向济南及周边地区开展急、危重病的临床救治工作,本着“生命至上、患者至上”的原则,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危重病患者的生命,受到社会普遍好评和信赖。
科室目前开放床位30张,开展了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支持技术、人工肝(DPMAS)、体外模肺氧合(ECMO)、床旁血液净化、重症超声技术、纤支镜引导下经皮气切技术等先进的重症诊治技术。主要收治严重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各种中毒、重症感染、重症胰腺炎、顽固性心衰、重症脑血管疾病、各种休克、复合外伤、外科围术期等危重患者。
科室现有医师共13名,护士60名。在科主任司敏教授的带领下,科室获得国家、省部级奖3项,济南市科学技术二等奖6次,济南市科学技术三等奖7次,获得局级以上重大、重点课题13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SCI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3部。科室注重对外学习交流,曾先后派医护人员到美国、意大利和新加坡等国家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医疗救治水平。
近年来,科室医护人员在各级技能大赛中频获佳绩,并取得山东省、济南市一等奖、全国三等奖等优异成绩。2020年科室多名医护人员积极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活动,并获得国家级及省、市级表彰。
 

查看更多>>
出诊信息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科室动态
查看更多+
20岁内蒙古女生在济南突然发病意识:,重症医学团队确诊“藤黄微球菌颅内感染”诱发吉兰-巴雷综合征

2022年12月10日,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在济南某公司实习的女生娜菲(化名)因4天前开始突然出现恶心、呕吐、高热,并于1天前出现意识:、谵妄,被送到了华体汇app东院急诊医学科。

当时正值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就诊高峰期,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高热、谵妄,急诊科医生首先要考虑是否“阳了”?但是,患者核酸检测是阴性!病情急速进展,持续加重。在急诊医学科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吸入性肺炎,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钠血症,转入重症医学科。

转入重症医学科后,病人病情极其危重,先后出现神志昏迷、四肢软瘫、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危重病情,病人生命垂危!

2月16日,当患者能出院回家时,患者父母非常激动:“看孩子刚入院时的情况,根本没想到能有今天,中心医院的专家们技术太厉害了!”

病情稍有稳定时,医务人员为患者洗头

12月10日入院,2月16日出院,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位内蒙古姑娘和她的家人经历了什么?

东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胡晓波介绍说:“患者入院之初,神志恍惚,血糖15.5mmol/L,动脉血气报告的危机值,PH值小于7.0,不久,病人即出现昏迷,病情极其凶险,随时可能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呼吸心跳骤停的情况,随时有生命危险。因此,在完善各项检查的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补液、纠正酸碱平衡、抑胃护胃、控制血糖、脏器保护、营养支持,及对症支持治疗。”

由于正处在疫情感染患者入院高峰期,我们医疗团队和患者家人一样,也格外担心病人是否是新冠肺炎?经过反复核酸检测并对比CT影像,多种病毒检测及痰培养等结果,排除了新冠肺炎感染(并且病人在整个住院期间所有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在治疗方案中,重症医学科团队着重强调了“循证医学注重寻根溯源,重视病原学检查”,这有何深意呢?

华体汇app重症医学专家李云教授解释说:“一个人突然高热,发散性诊断思维病因分析,病因会有几百种可能。那么,如何在最快时间内,准确找到真正的‘元凶’?病人出现意识障碍,我们可以缩小范围,以神经系统为突破口,依据患者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被纠正后仍存在神志恍惚意识障碍”的临床症状主要特征,把范围缩小至感染,准确地说是我们高度怀疑颅内感染。因此,12月17日,我们为患者做了腰椎穿刺取脑脊液送检基因测序,报告结果为‘藤黄微球菌’让我们大吃一惊!因为藤黄微球菌颅内感染真是极其罕见的病例,中心医院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发现!这一重要发现,为后续治疗奠定了重要基础。”


李云教授每天查房详细了解患者治疗进展

“本以为,找到了颅内感染的致病细菌,这病就简单好治了,没想到病情复杂到接二连三地发生险情。”患者家人介绍说:“有一次,突然憋喘严重,血氧饱和度掉到了66%,医生护士赶紧抢救,给她吸痰、插管、上呼吸机,这个过程中的心率一下子掉到了40次,血压都测不出来了,我们在门外边都吓傻了,后来怎么又抢救过来的我们都不敢看了,没想到两个月以后还有出院回家的这一天。”

根据病人病情发展历史,病人出现四肢迟缓性瘫痪,胸部乳头平面以下感觉减退,上下肢手套袜子样感觉异常,呼吸肌无力性呼吸衰竭,第二次脑脊液呈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以及脑脊液基因检测结果,最终确诊为脊髓外周神经型“吉兰-巴雷综合征”,重症医学科团队采取了给予目标抗感染及免疫球蛋白、激素治疗等措施,病情一度稳定。但是没想到一个矛盾解决了,另一个矛盾又出现了!2022年12月21日,在有创机械通气的情况下,患者肺泡灌洗液GM实验阳性,结合CT影像学检查考虑双肺真菌感染。

胡晓波主任解释说:“根据患者肺部存在肺炎克雷白杆菌细菌感染合并肺曲霉菌感染,我们给予抗细菌的同时,联合抗真菌治疗,并积极控制心衰。经过上述治疗后,患者神志转清,但是发现患者下肢肌力差,存在感觉平面异常,仔细查体:颅神经(-)。四肢:四肢肌张力低,双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近端肌力0级,双下肢远端肌力1-2级,双肱二、三头肌反射(-),病理征(-),四肢手套、袜套样痛觉减退,双下肢位置觉、震动觉正常。”

重症医学团队一直秉承精准治疗和人文关怀并举的精神,所有诊断和治疗变化和进展都及时与患者父母沟通,护士经常为患者洗头,擦身体,处理大小便剪指甲并利用做检查的时间和其他特殊时间让患者和父母见面,缓解病人焦虑情绪。李云教授每次查房都紧握着病人的手,抚慰病人绝望的情绪,并要求医生和护士多与病人通过各种形式沟通交流。每当病人出现新的异常变化,李云教授和胡晓波主任均与患者家人及时沟通:“患者颅内感染并发了危重症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同时存在肺部细菌、真菌感染以及神经系统的疾。耸奔に氐闹瘟泼庖咔虻鞍椎闹瘟菩枰ê舛嘀忠蛩,虽然病人病情较重,但是我们的医护团队殚精竭虑,为患者制定了更为精确的治疗方案,兼顾到患者多系统的治疗。相对矛盾的情况,找出最佳切合点,使治疗有效、安全、可靠。”

患者家人说:“虽然多数医学名词我们都不懂,但通过最初那半个月多的接触,我们相信中心医院的医疗水平,相信我们的孩子能够活着走出中心医院。后来,病情果然慢慢好转,临近春节,脱离了呼吸机,去掉了气管插管,再后来就是慢慢能做起来,能下床活动,我们终于看到了希望。”


重症医学科为患者送行的蛋糕与鲜花


细数这位患者在华体汇app东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两个多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肺部细菌性感染合并曲霉菌感染,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颅内细菌感染以及并发吉兰巴雷综合征,这一连串的疾病诊断背后,饱含着无数医务人员的艰辛付出,也刷新了重症医学科收治患者的治疗难度的制高点。胡晓波主任解释:“藤黄微球菌导致的颅内感染非:奔,藤黄微球菌感染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吉兰-巴雷综合征”更罕见。整个治疗过程都是对重症医疗团队极严苛的考验,也体现了中心医院整个重症医疗团队医疗水平的进步。

患者住院病历记录(局部)

                                                                                                                                                                             


李云-1.jpg

李云,留美学者,医学博士,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泉城学者。济南市医学领军人物。中国医师协会理事。华东地区急危重症学术委员会常委,山东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委,山东省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分会副主委,山东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急救医学杂志》常务编委。山东省重点专科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学术带头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系主任。

曾在德国和意大利进行研修访问。

长期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诊断、治疗和抢救疑难危重。⒈鞸CI和核心期刊科研论文30余篇,培养博士生、研究生18人。

2012年12月荣获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3年荣获“山东省十佳医生称号”。2014年荣获中国医师协会授予的第九届中国医师奖。2016年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7年9月荣获中国医师协会授予的“首届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誉称号。


胡晓波-1.jpg


胡晓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东院区重症医学科科主任,山东大学医学博士、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应急救治装备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青年医务工作者协会急诊技术创新与科学普及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荣获2020年山东省首届重症医学技能大赛个人赛特等奖、团体赛二等奖,荣获中共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委员会抗击疫情“最美逆行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从事重症医学专业十余年,擅长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治,包括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复杂腹腔感染、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爆发性心肌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创伤性凝血病、急性肾功能损伤、肝功能衰竭等危重疾病的评估、诊断和救治;擅长机械通气、血液净化治疗、体外膜肺氧合(ECMO)、人工肝(DPMAS)等重症生命支持技术的应用;主持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横向临床研究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副主编著作1部;以第一发明人获批实用新型专利3项。

在华体汇app重症医学科学术带头人李云教授的领导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东院区重症医学科承担着门急诊、“三大中心”、病房、济南市区东部及周边等医院的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保障工作,获得患者和家属的认可和赞誉。


新冠感染24岁姑娘命悬一线,重症医学科综合施救成功脱险
新冠感染24岁姑娘命悬一线,重症医学科综合施救成功脱险

24岁的小李姑娘近几年来口干多饮,曾确诊为糖尿。垂媛杉嗫匮,平时倒也没感觉有明显不适。12月14日,她突然出现发热伴胸痛,感觉症状尚可,自己在家中服用药物治疗。然而,发热胸症状并没有减轻,并开始出现精神差、全身乏力酸痛等症状,最后出现喘憋。

12月15日,患者紧急就诊于华体汇app急诊内科。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发现患者感染指标非常高,血糖值已高达41.6mmol/L(正常值3.9-6.1 mmol/L),并已出现严重酸中毒。同时,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为阳性,患者这是严重感染并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了。给予降糖、补液、纠酸治疗后,收入内分泌科,患者病情继续加重,甚至出现了意识障碍,以及休克、呼吸循环衰竭等危及生命的症状,于是立即转入重症医学科继续治疗。

转入重症医学科后,司敏主任当即指出:患者存在多脏器功能急性损伤,且在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下极易合并严重细菌及真菌感染,在给予患者控制血糖、纠正休克的基础上,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同时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变化,不能放过每一个可能危及生命的因素。患者入科后出现血氧下降,紧急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治疗。

第一时间内给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留取相关培养,发现患者合并球菌、肺毛霉菌感染,复查胸部CT也显示感染严重,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调整抗细菌及真菌药治疗方案。

新冠感染24岁姑娘命悬一线1.png

*新冠肺炎合并严重真菌感染

患者病情危重,并不断进展,随时有生命危险,出现少尿、酸中毒,严重肾功能衰竭,积极启动了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紧接着患者又出现消化道出血,严重贫血,心肌受损,低蛋白血症等一系列症状。

面对各种险情,司敏主任医师带领科室医护团队综合施救、精心护理。最终,在医护密切合作下,历经千辛万苦、困难险阻,患者各项指标不断好转,最终拔除气管插管成功脱机,停止血滤,顺利脱离了生命危险。2023年1月5日,患者病情平稳,转入普通病房。经过1个月积极治疗,患者目前已好转出院。

新冠感染24岁姑娘命悬一线2.png

 *肺炎明显好转吸收

新冠感染24岁姑娘命悬一线4.png

 司敏主任医师提示:此次病毒感染,对存在基础疾病患者,容易导致病情恶化,如大于 65 岁,尤其是未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者;有心脑血管疾。ê哐梗、慢性肺部疾病、 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以及维持性透析患者;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皮质类 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状态;体质指数≥30的肥胖;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重度吸烟者。此类患者极易发展为危重型。若发现病情加重,如持续发热不能缓解、胸闷喘憋、呼吸急促等症状,一定及时就诊。这位24岁患者主要致病菌为毛霉菌。且恢钟擅咕腥疽鹎窒哉婢膊。饕ü胝婢咦幽叶竦酶腥,偶尔可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皮肤创伤而感染,主要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严重基础疾病患者,例如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实体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未被控制的糖尿病和/或伴有酮症酸中毒等,一旦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新冠感染24岁姑娘命悬一线5.jpg


重症医学科

新冠感染24岁姑娘命悬一线6.png

华体汇app重症医学科是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也是济南市脓毒性休克诊疗精品特色专科。

新冠感染24岁姑娘命悬一线7.png

科室面向济南及周边地区开展急、危重病的临床救治工作,本着“生命至上、患者至上”的原则,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危重病患者的生命,受到社会普遍好评和信赖。科室目前开放床位30张,开展了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支持技术、人工肝(DPMAS)、体外膜肺氧合(ECMO)、床旁血液净化、重症超声技术、纤支镜引导下经皮气切技术等先进的重症诊治技术。主要收治严重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各种中毒、重症感染、重症胰腺炎、顽固性心衰、重症脑血管疾病、各种休克、复合外伤、外科围术期等危重患者。

司敏.png

司敏 · 重症医学科主任

司敏,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山东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心力衰竭多学科联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急救医学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济南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急危重症临床工作2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各种原因的休克、重症感染、中毒、脏器功能衰竭的诊断救治。曾荣获济南市十佳医师、济南市建工立业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医生、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瓜子、饮料上阵40岁男士被“糖”推进ICU 重症医学科团队精准治疗助力患者重获新生

11月初,40岁的孙先生在进食大量瓜子、饮料后出现持续腹痛,发热,当时未予重视,以为是普通感冒,便自服“999感冒灵”。但是,服药后症状不仅没缓解,反而出现呼吸急促、喘憋、呕吐等症状。

紧急就诊于华体汇app中心院区感染科,完善辅助检查后发现孙先生感染指标非常高,血糖值已经超过正常值的3倍,血酮体阳性,PH值仅为7.01,确诊为“脓毒血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随即给予抗感染、补液、控制血糖等治疗。

微信图片_20221230091542.jpg


由于患者病情危重,短时间内就出现了意识不清、呼吸循环衰竭、休克等危及生命的症状,给予紧急气管插管后转入重症医学科继续治疗。

转入重症医学科后,杨瑞红副主任医师给予紧急颈内深静脉置管,启动强化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降糖降酮等治疗,患者PH值、血糖逐渐恢复至正常。然而患者的危机仍未解除,患者感染指标仍处于较高水平。

重症医学科主任司敏主任医师查房后发现,患者全身多处散在小疖肿,部分已破溃。考虑到患者可能存在皮肤感染的可能,立即调整抗生素的使用,给予多种抗生素广覆盖联合抗感染治疗。之后,患者感染指标也逐渐降低。

微信图片_20221230091718.jpg

通过多种措施进行精准治疗后,孙先生逐渐转危为安,在住院第5天便拔除气管插管,意识转清,住院8天后顺利出院。

回想起这次住院经历,孙先生心有余悸,表示一定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原来,孙先生患有2型糖尿病已经10余年,但总觉得不是大问题,平日里未规律服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也不控制饮食,经:纫铣怨献,沉疴积弊,诱发此次危情。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成人患病率已经达到11.2%,患病人数超过1.298亿;30岁至39岁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达6.3%;另有数据显示,患病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接近90%,1型糖尿病约占5%。中国还有35.2%、即约5亿人的血糖正处在糖尿病前期。

微信图片_20221230091809.jpg

司敏主任提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一种急性危重症。早期往往表现出口渴、多尿等症状,严重时患者会出现胸闷气急,乏力,恶心呕吐,腹痛,甚至昏迷。急性感染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重要诱因之一,而这一疾病又可能反过来加重和引起更进一步的感染。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差,一定要小心避免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损伤,更要注意控制好血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按医嘱用药,一旦发生感染一定要马上就医。


科室风采
查看更多+
华体汇app - 百度百科